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形势与政策Ⅱ》课是理论武装时效性、释疑解惑针对性、教育引导综合性都很强的一门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帮助大学生正确认识新时代国内外形势,深刻领会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取得的历史性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面临的历史性机遇和挑战的核心课程,是第一时间推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进教材进课堂进学生头脑,帮助学生全面正确地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拥护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强实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宏伟目标的信心和社会责任感。同时使学生基本掌握该课程的基础理论知识、基本理论观点、分析问题的基本方法,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
一、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
形势与政策 |
学时 |
8 |
课程性质 |
通识教育必修课 |
考核方式 |
考查 |
二、课程描述
《形势与政策》课程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必修课程,是贯彻落实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重要途径,是对学生进行形势政策教育主要渠道、主要阵地,在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担负了重要的使命,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课程基本任务是通过适时地进行形势政策、世界政治经济与国际关系基本知识的教育,帮助学生开阔视野,及时了解和正确对待国内外重大时事,使大学生在改革开放的环境下有坚定的立场、有较强的分析能力和适应能力,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和方法去分析现实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把理论渗透到实践中,指导自己的行为。重点讲授党的理论创新最新成果,重点讲授新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生动实践,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正确认识中国特色和国际局势,使青年学生具有远大抱负并能脚踏实地。
三、课程目标
1.知识目标
使学生全面正确认识党和国家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正确认识国情,理解党的路线、方针和政策,增加学生的爱国主义责任感和使命感,不断提高学生的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觉悟。
2.能力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逐步提高学生走向社会发展所需要的思想、文化、职业等方面的综合素质,更好地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和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3.素质目标
通过课程教学,引导大学生正确分析和认识当前国内外形势,统一思想,坚定信心和决心,坚信我们党完全有能力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化危为机,战胜困难,在应对挑战中创造新的发展机遇,实现更好发展,培养正确分辨能力和判断能力。在明确个体对自然、社会、他人和自身应该承担责任的基础上,提高学习、交往及自我心理调节的能力。
四、课程学习要求
该课程共计8学时,共四章,对该课程学习的要求如下:
课前预习,在上新课前建议各位同学先把要学习的内容浏览一下,以便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方便学生上课时候跟上老师的思路。
课中学习,课中学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是理解掌握知识的关键。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提高课堂吸收率,方法:一是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在弄清楚重点、难点的基础上,注意老师对一些概念的具体化讲解;二是带着问题听,根据自己的情况,对预习过程中不太理解的知识点格外关注,如果仍不明白,及时询问老师,力争当堂内容当堂消化;三是做好笔记,记重点、难点。主要是如何跟着老师的思路,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并且把不懂的知识点记下来,方便课后思考或者请教老师。
课后复习,课后要趁热打铁通过作业等各种形式及时复习,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尽量做到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
五、课程学习方法
重视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根据课堂上老师所讲课程内容,结合线上教学(网课学习,如:中国大学Mooc精品课程)等多种途径,对本节课内容加深理解,做到融会贯通。通过课程的学习,将有助于青年学生弘扬中华民族优良传统,汲取世界各民族文化的精华,并在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无愧于时代与民族的重托,真正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同学习其他任何课程一样,要学好形势与政策也要注意一定的学习方法。要学会理论联系实际,理论联系实际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要学习掌握理论知识;二是要从实际出发,在实践中运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这就要求我们首先要学习、理解、掌握形势与政策课的基本内容,了解国内外形势,熟悉我国大政方针。其次,我们要善于把所学的形势与政策内容应用到实践活动中去,指导自己的实践活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世界和中国发展大势,形成正确的三观,正确认识远大抱负和脚踏实地。只有实践,才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也才是检验一个人思想道德修养水平高低的标准。
六、课程安排
每周1次,共2学时。具体上课时间请参看课表,课程严格按课表进行。
七、教学内容指南
起止周 |
授课章节 |
学时 |
主要内容 |
教学重难点 |
13-16周 |
第一章 |
2 |
关于加强党的全面领导、全面从严治党专题 |
重难点: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我国宪法必须随着党领导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的发展而不断完善发展;深化党和国家机构改革的目标和任务;中国新型政党制度的优越性;健全党和国家监督体系的重要意义。 |
13-16周 |
第二章 |
2 |
关于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专题 |
重难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思想的核心要义;打好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三大攻坚战的重要意义;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和遵循。 |
13-16周 |
第三章 |
2 |
关于港澳台工作专题 |
重难点:全面准确贯彻“一国两制”方针的重要意义;推动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现实意义;我们坚决维护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的决心和态度。 |
13-16周 |
第四章 |
2 |
关于国际形势与政策专题 |
重难点: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意义和内涵;推进“一带一路”建设的重要意义;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的意义和挑战。 |
八、教材及参考资料
1.教材
时事报告(大学生版).[M].教育部社政司委托中宣部时事报告杂志社编辑出版、时事报告杂志社.
2.参考书目
[1]《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11月。
[2]《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外文出版社,2017年11月。
[3]《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外文出版社,2020年7月。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外文出版社,2022年7月。
3.在线资源
[1]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
[2]中国大学MOOC:https://www.icourse163.org/
[3]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https://marxism.pku.edu.cn/
[4]课程网络学习平台:https://www.365dx.com/(课程组自建在线网络课程).
[5]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http://jhsjk.people.cn/.
[6]思想政治理论课资讯平台:http://www.bjcipt.com/
九、课程考核与成绩评定
(一)过程性考核
1.出勤
根据学院要求,每2学时至少考勤一次。每堂课按时出勤,不迟到、不早退、不请假,出勤成绩满分记100分;凡有以下情况者,按标准扣分:请假(病假、事假)扣5分/次;迟到、早退扣5分/次;旷课扣10分/次。
2.课堂表现
根据该课程全过程的学生表现,教师给予成绩认定。评定标准: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并踊跃参与课堂讨论,课堂表现记100分。上课戴耳机、玩手机、睡觉、吃零食、说话等做与本课程无关的事情,以上情形扣10分/次。
(二)期末考核
1.考核方式
考查:期末考试以结课论文形式提交(根据当下国际国内形式,论文题目与本学期所讲内容紧密结合)
2.成绩评定
总评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成绩两部分组成,课程总评成绩=过程性考核×50%+终结性考核×50%,其中过程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两者成绩以百分制计分,课程总评成绩以五级制计分。
平时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
考勤 |
课堂表现 |
权 重(%) |
50 |
50 |
十、结束语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勇敢地、自觉地担当起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梦是历史的、现实的,也是未来的;是我们这一代的,更是青年一代的。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终将在一代代青年的接力奋斗中变为现实。
《形势与政策》课主要以当前国内外重大的热点问题为契机,对大学生进行形势与政策教育,帮助学生认清国际国内形势,了解党和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引导学生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增强“四个自信”,在政治立场、政治方向、政治原则、政治道路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努力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党要关心和爱护青年,为他们实现人生出彩搭建舞台。广大青年要坚定理想信念,志存高远,脚踏实地,勇做时代的弄潮儿,在实现中国梦的生动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在为人民利益的不懈奋斗中书写人生华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