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通知公告 > 正文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学习指南(2022修订)

发布日期:2023-02-12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金秋十月、丹桂飘香,我们又开启了2022年秋季学期的学习。伟大的中国共产党走过了一百年波澜壮阔的历程,历史的长河奔流不息,思想的波涛卷起巨澜。在人类社会发展的浩瀚历史中,先进的思想总是与非凡的事业彼此辉映,科学的理论总是与伟大的实践相互激荡。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擘画了民族复兴的宏伟蓝图。“新时代”是坐标,“新思想”是灵魂,“强起来”是底色。

本学期开设的《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立足于我国全面开启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建设新征程的历史方位。帮助同学们全面深入地学习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特别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全面深入讲解以习近平为核心的党中央,以巨大的政治勇气和强烈的责任担当,提出的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出台的一系列重大方针政策,推出的一系列重大举措,解决的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的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作出的开创性贡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面向未来的事业,需要一代又一代有志青年勇敢地、自觉地担当起继往开来的历史责任。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希望同学们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赢得自我光明的未来。

一、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学  时 16
课程性质 通识教育必修课 考核方式 考查
开课学期 第五学期 起 止 周 1-8周

二、课程描述

1.课程简介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重点,系统阐释其主要内容和历史地位,充分反映实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战略部署、重要保障等。全面解读党在新时代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使青年学生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科学内涵和基本特征,切实增强全面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和基本方略的自觉性和主动性,进一步坚定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决心和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2.课程结构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我们分八个专题来讲授。八个专题分三个部分来阐述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

第一部分为我们现阶段所处的历史方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党的十九大作出的这一重大政治论断,赋予党的历史使命、理论遵循、目标任务以新的时代内涵,为我们深刻把握当代中国发展的新阶段新特征,科学制定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提供了时代坐标和基本依据。

第二部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安排—“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导向”、“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提出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是中国共产党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作出的战略安排。这一战略安排,既是中国共产党推进民族复兴的重大决策,也是适应我国发展实际作出的必然选择,对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意义。

第三部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中国特色大国外交”、“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大道泛兮,其可左右。“世界怎么了,我们怎么办?”当今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如何在世界百花园中扩大中国“朋友圈 ”如何向世界提供中国方案,贡献中国智慧,携手共创人类美好未来?中国站在人类道义制高点,放眼世界,胸怀天下,提出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重大理念,为新时代中国特色大国外交谋篇布局,对世界走向之问作出响亮回答。新的征程,我们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断完善党的领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牢记“国之大者”不断提高党科学执政、民主执政、依法执政水平,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领导核心作用。

三、课程目标

开设该课程,使同学们对我们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十九大以来作出的重大政治论断、党的历史使命和新时代目标任务、时代内涵有更加深刻的认识;对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坚持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方略有更加透彻的理解;对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和方法认识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有更加切实的帮助。

我们希望实现同学们如下几方面目标:

1.知识目标

围绕习近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这一教学主题,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方位和科学体系;掌握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导向;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结合中国实际,全面、客观地指出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

2.技能目标

根据本课程自身理论性与实践性强的特点,通过课堂教学,使学生能够立足新时代的时代特征、历史方位和当前我国所面临的各种挑战和机遇。正确认识在新时代下自我的发展必须跟国家发展相结合。促使同学们把书本知识与投身社会实践结合起来,培养独立思考和勇于创新的能力,具有实践调查研究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

3.素质目标

增强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以及各项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坚定性,坚定社会主义信念,认清只有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由之路;进一步确立科学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具备新时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感和社会责任感,牢固树立中国特色这会主义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具备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合格建设者所应有的基本政治素质和相应的能力,从而积极投身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伟大实践,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四、课程学习要求

课前预习。任课教师通过“蓝墨云班课”上传课程有关学习资料,并提前发布有关学习要点,同学们可登录“蓝墨云班课”平台预习。

课中学习。通过任课教师的课堂讲授,认真做好笔记,记录重点内容,积极跟老师进行互动探讨,把理论学透。

课后实践。通过学习党的最新理论和发展规划,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勇担时代使命,成就人生理想。

实践没有止境,理论创新也没有止境。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与时俱进具有强烈的时代气息和现实针对性,以我们正在做的事为中心,直面前进道路上的各种风险、挑战,着力破解难题、推进事业发展。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我们应了解关心国家发展,并能投身于社会现代化的建设中,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

五、课程学习方法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概论》课程以专题的方式讲授。在讲授的过程中,注重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理论将十八大以来我们以前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和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的讲授,使同学们能够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个人发展相联系,将理论知识应运到自身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实践中去,使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成为我们的时代向导。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要求同学们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学习方法:

1.理论学习应紧密联系当下中国发展实际。

2.注重各学科、各课程之间理论知识点的有机衔接。

3.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牢牢把握理论知识的新鲜度。

六、课程安排

(一) 授课

课程严格按照进程计划课表进行,每周1次,共2学时,第1周至第8周授课,具体上课时间请参看课表。

本课程以专题教学模式开展:为了使同学们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有一个清晰的理论架构,我们选择以专题的方式和同学们一起学习。通过专题学习能使我们更好的了解当前的国家战略、命运和我们当代大学生的时代使命。树立正确的意识形态站位和家国情怀。

问题研讨模式:在专题教学中引入现实生活中学生关注的社会问题和自生发展相联系的现实问题进行讨论、总结。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探究性、参与式学习的能力。

七、教学内容指南

起止周

授课

章节

学时

主要内容

重难点与教学方法

第一周

 

专题1

 

2

专题1方位与阶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

一、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

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体系

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历史地位

重点:掌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明确历史地位;掌握思想主题,理解核心要义;掌握新时代取得的历史成就,发生的历史性变革。

难点: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创立的社会历史条件;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核心要义和主要内容;

教学方法:讲授、讨论、案例、互动。

第二周

 

专题2

 

2

专题2 梦想与征程

——中国梦和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二、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安排

重点:理解中国梦的科学内涵,奋力实现中国梦。

难点:部署“两步走”战略,建成现代化强国。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讨论。

第三周

 

专题3

 

2

专题3 理念与引领

——新发展理念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战略导向

一、立足新发展阶段

二、贯彻新发展理念

三、构建新发展格局

重点:转变发展理念,把准时代脉搏。

难点: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讨论。

第四周

 

专题4

 

2

专题4 布局与发展

——“五位一体”总体布局

一、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

二、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三、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

四、加强以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五、建设美丽中国

重点:掌握习近平经济思想,如何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内容;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巩固和发展爱国统一战线;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坚定文化自信,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如何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怎样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难点:掌握习近平经济思想;健全人民当家作主制度体系;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的根本制度;怎样加强和创新社会治理;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讨论。

第五周

专题5

2

专题5 战略与部署

——“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一、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

二、全面深化改革

三、全面依法治国

四、全面从严治党

重点: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到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之间的逻辑关系;“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目标要求。

难点: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基本特征。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讨论。

第六周

专题6

2

专题6 保障与支撑

——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保障

一、坚持总体国家安全观

二、加快国防和军队现代化

三、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重点:坚持走中国特色国家安全道路;习近平强军思想;实现祖国完全统一。

难点:着力防范重大风险;实现党在新时代的强军目标;构建一体化的国家战略体系和能力;确保“一国两制”实践行稳致远。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讨论。

第七周

专题7

2

专题7 外交与合作

—— 中国特色大国外交

一、坚持习近平外交思想

二、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

三、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重点:坚持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推动构建新型国际关系;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难点:习近平外交思想的核心要义;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内涵,推动共建“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讨论。

第八周

专题8

2

专题8 领导与使命

——坚持和加强党的领导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党

二、坚持党对一切工作的领导

重点:中国共产党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党是最高政治领导力量,党的领导制度是我国的根本领导制度;确保党始终总揽全局协调各方。

难点: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教学方法:讲授、案例、讨论。

 

八、教材及相关学习资源

(一)教材

1.本书编写组.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二)参考资料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 1—10 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2009 .

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一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

4.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5.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2.

6.十九大报告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 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M].人民出版社,2017.

7.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人民出版社,2017.

8.中央党史和文献研究院.中国共产党的一百年[M].中共党史出版社,2022.

9.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2021年六中全会决议)[M].人民出版社,2021.

10.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决议》学习辅导读本[M].党建读物出版社,2021.

11.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纲要[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9.

12.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学习问答[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21.

13.中共中央党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本问题[M].北京:人民出版社,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20.

14.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三十讲[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8.

(三)在线资源链接推荐

1.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程网站:http://www.sxz.edu.cn/portal/home.htm?type=0.

2.二十一世纪网络版:http://www.cuhk.edu.hk/ics/21c/.

3.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http://web5.pku.edu.cn/mlxy/.

九、课程考核

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最终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成绩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占50%,期末考核占50%。

课程总评成绩=过程性考核×50%+期末考核×50%。

(一)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辅导答疑/课堂表现/课内测试等环节

权  重(%)

50

50

1.出勤

根据学院要求,每2学时至少考勤一次。每堂课按时出勤,不迟到、不早退、不请假,出勤成绩满分记100分;凡有以下情况者,按标准扣分:请假(病假、事假)扣5分/次;迟到、早退扣5分/次;旷课扣10分/次。

2.辅导答疑/课堂表现/课内测试等环节

根据该课程全过程的学生表现,教师给予成绩认定。评定标准: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并踊跃参与课堂讨论,课堂表现记100分。上课戴耳机、玩手机、睡觉、吃零食、说话等做与本课程无关的事情,以上情形扣10分/次。

(二)期末考核

试题类型及权重

考核形式:以结课论文形式提交。

百分制

60分以下

60~69

70~79

80~89

90~100

五级制

不合格

合格

中等

良好

优秀

十、结束语

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青年。党的十九大站在历史和时代的高度,深刻阐释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青年学生,是新时代的呼唤,更是青年大学生的历史责任和使命担当。青年兴则国家兴,青年强则国家强。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历史总是要前进的,从不等待一切犹豫者、观望者、懈怠者、软弱者。只有与历史同步伐、与时代共命运的人,才能赢得光明的未来。今天,新时代中国青年处在中华民族发展的最好时期,既面临着难得的建功立业的人生际遇,也面临着“天将降大任于是人”的时代使命。人的一生只有一次青春。现在,青春是用来奋斗的;将来,青春是用来回忆的”。青年大学生要认清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立大志、明大德、成大才、担大任,增强做中国人的志气、骨气、底气,不负时代,不负韶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中,坚持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武装自己,勇做新时代的弄潮儿,努力成长为能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在激扬青春、奉献社会的进程中书写无愧于时代的壮丽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