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通知公告
当前位置: 首页 > 通知公告 > 通知公告 > 正文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学习指南(2022修订)

发布日期:2022-08-02

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

祝贺各位同学带着梦想进入兰州信息科技学院。很高兴在这学期给大家讲授《思想道德与法治》这门课程。在这里,老师祝福大家在新的起点,以新的姿态,取得新的成绩,早日实现自己的理想,开启新的人生阶段。

一、基本情况

课程名称

思想道德与法治

学 时

48

课程性质

通识教育必修课

考核方式

考试

开课学期

第一学期

起止周

4-15周

二、课程描述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承担着对大学生进行系统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任务,是巩固马克思主义在高校意识形态领域指导地位、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的重要阵地,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主干渠道和核心课程,是加强和改进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灵魂课程。

教学内容主要包含了树立正确人生观、坚定理想信念、弘扬中国精神、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优秀道德,以及遵法学法守法用法等内容。通过48课时的学习,引导大学生正确看待理想和现实的矛盾,树立科学的奋斗目标,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契合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使学生认识到,在生活中用道德规范指导自己的实践,追求崇高道德境界,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和中国革命道德,自觉树立社会主义道德观,最终能够付诸实践,成就精彩人生。

三、课程目标

《思想道德与法治》课程是面向全体大学生开设的公共基础必修课,是一门融思想性、政治性、科学性、理论性、实践性于一体的思想政治理论课,是适应大学生成长成才需要,帮助大学生科学认识人生,加强道德修养,树立应有的法治观念,使大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课程。

本课程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从当代大学生面临和关心的实际问题出发,具体来讲,该课程的目标有以下三个方面:

1.在知识层面,通过学习,掌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科学内涵,掌握科学认识和正确处理人生问题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尊重生命、关爱他人、诚实守信,具有人文知识、辨别能力、处事能力和科学精神。

2.在能力层面,通过学习,树立科学的奋斗目标,将个人理想与国家的前途、民族的命运相结合,契合到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中,志存高远脚踏实地、艰苦奋斗,在民族复兴的伟大实践中成就自己的精彩人生。

3.在素质层面,通过学习,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实践中理解并遵守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四、课程学习要求

课前预习,在上新课前建议各位同学先把要学习的内容浏览一下,以便对一些重要的知识点有一定的了解,方便学生上课时候跟上老师的思路。

课中学习,课中学习是学习过程的重要环节,是理解掌握知识的关键。必须认真对待每一节课,提高课堂吸收率,方法:一是紧跟老师讲课的思路,在弄清楚重点、难点的基础上,注意老师对一些概念的具体化讲解;二是带着问题听,根据自己的情况,对预习过程中不太理解的知识点格外关注,如果仍不明白,及时询问老师,力争当堂内容当堂消化;三是做好笔记,记重点、难点。主要是如何跟着老师的思路,记录重要的知识点,并且把不懂的知识点记下来,方便课后思考或者请教老师。

课后复习,课后要趁热打铁通过作业等各种形式及时复习,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尽量做到融会贯通和学以致用。

五、课程学习方法

重视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课前预习、课中学习、课后复习。根据课堂上老师所讲课程内容,结合线上教学(云班课平台)等多种途径,对本节课内容加深理解,做到融会贯通,并在当代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实践中不断提高自身的素养,无愧于时代与民族的重托,真正展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在学习过程中,最重要的是做到将理论与实际相结合,通过教材中的理论知识点,结合个人、社会、国家的发展实际,通过独立思考、分析、判断,提出自己的见解,并学会以各种方式完整的表述出来。

结合本课程的特点,要求同学们把握以下几个基本学习方法:

1.理论学习应紧密联系当下中国发展实际。

2.注重各学科、各课程之间理论知识点的有机衔接。

3.与时俱进、不断更新,牢牢把握理论知识的新鲜度。

六、课程安排

1. 授课

每周2次,每次2学时。具体上课时间请参看课表,课程严格按课表进行。

2.复习课

在一学期结课前我会对整本教材进行串讲,在宏观层面给大家系统的梳理知识点,让大家对教材内容有一个全面系统的把握和认识。

七、教学内容指南

每个章节(单元)授课时间、核心内容、重、难点

授课安排

核心内容

学习重、难点

第1次课

绪论担当复兴大任成就时代新人

一、我们处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

二、新时代呼唤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三、不断提升思想道德素质和法治素养

重点: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和丰富内涵;2.明确学习该课程的重要意义。

难点:1.如何做时代新人;2.新时代大学生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

第2次课

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

第一节 人生观是对人生的总看法

重点:1.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的认识;2.人生观的主要内容。

难点:个人与社会的辩证关系。

第3次课

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

第二节 正确的人生观

重点:1.高尚的人生追求;2.正确评价人生价值。

第4次课

第一章领悟人生真谛把握人生方向

第三节 创造有意义的人生

重点: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难点:辩证对待人生矛盾。

第5次课

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一节 理想信念的内涵及重要性

重点:理想信念的内涵和特征。

难点:理想信念是精神之“钙”。

第6次课

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二节 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重点:增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难点:增强对马克思主义、共产主义的信仰。

第7次课

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二节 坚定信仰信念信心

重点:增强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信心。

第8次课

第二章追求远大理想坚定崇高信念

第三节 在实现中国梦的实践中放飞青春梦想

重点:为实现中国梦注入青春能量。

难点:1.科学把握理想与现实的辩证统一;2.坚持个人理想与社会理想的有机结合。

第9次课

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第一节 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重点:1.中国精神的丰富内涵; 2.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难点:伟大建党精神的科学内涵。

第10次课

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第一节中国精神是兴国强国之魂

重点:1.实现中国梦必须弘扬中国精神;2.爱国主义的基本内涵;

难点: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

第11次课

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第二节 做新时代的忠诚爱国者

重点:做新时代忠诚爱国者的基本要求。难点:1.维护祖国统一和民族团结;2.旗帜鲜明的反对历史虚无主义。

第12次课

第三章继承优良传统弘扬中国精神

第三节 让改革创新成为青春远航的动力

重点:改革创新是新时代的迫切要求。难点:当代大学生做改革创新生力军的途径。

第13次课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

第一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重点:价值观与核心价值观。

难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第14次课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

第一节 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

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关系。

第15次课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

第二节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显著特征

重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反映人类社会发展进步的价值理念。

难点:1.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2.认清西方“普世价值”的实质。

第16次课

第四章明确价值要求践行价值准则第三节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重点: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大意义。

难点:如何做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积极践行者。

第17次课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第一节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与原则

重点:社会主义道德的核心和原则。

第18次课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重点:中华传统美德的基本精神和创新创造。

难点:如何传承中华传统美德。

第19次课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

第二节 吸收借鉴优秀道德成果

重点:中国革命道德的主要内容和当代价值。

难点:如何弘扬中国革命道德。

第20次课

第五章遵守道德规范锤炼道德品格

第三节 投身崇德向善的道德实践

重点: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的基本要求。

难点:如何加强道德修养。

第21次课

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

第一节 社会主义法律的特征和运行

重点:1.法律的含义和历史发展;2.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特征和运行机制。

第22次课

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

第二节 坚持全面依法治国

重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的主要内容。

难点:1.习近平法治思想的形成过程、内容和重大意义;2.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五个坚持”。

第23次课

第六章学习法治思想提升法治素养

第三节 维护宪法权威第四节 自觉尊法学法守法用法

重点:我国宪法的形成和修改。

难点:1.我国宪法的地位和基本原则;2.新时代大学生法治素养的提升。

备注

1.授课时间在实际授课过程中会因节假日有所变动 2.机动学时为2学时

八、教材及相关学习资源

(一)教材

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思想道德与法治》(2021年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21.

(二)参考资料

[1]十八大以来重要文献选编中央文献出版社.[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4.

[2]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人民出版社.2016.

[3]党的十九大报告辅导读本.[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4]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3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

[5]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关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意见》.[J].北京:人民日报.2013.12.24.

[6]习近平.做党和人民满意的好老师——同北京师范大学师生代表座谈时的讲话.[J].北京:人民日报.2014.9.10.

[7]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

[8]习近平.在北京大学师生座谈会上的讲话.[J].北京:人民日报.2018.5.3.

[9]习近平.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北京:光明日报.2018.5.5.

[10]习近平.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发展道路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J].北京:光明日报.2018.9.11.

[11]习近平.在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北京:人民日报. 2020.9.9.

[12]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J].北京:人民日报. 2021.2.26.

[13]习近平.庆祝中国共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J].北京:人民日报. 2022.5.12.

(三)在线资源

[1]求是网:http://www.qstheory.cn/

[2]中国大学MOOC:https://www.icourse163.org/

[3]北大马克思主义学院网站:https://marxism.pku.edu.cn/

[4]课程网络学习平台:https://www.365dx.com/(课程组自建在线网络课程).

[5]习近平系列重要讲话数据库:http://jhsjk.people.cn/.

[6]思想政治理论课资讯平台:http://www.bjcipt.com/

九、课堂笔记

俗话说“好记性不如烂笔头”。做课堂笔记是一个上课听讲的好习惯,记下老师讲的提纲及重点内容有利于自己日后进行“再消化”。那么如何做好课堂笔记,提高学习成绩呢?你首先应该明确的是:你应该把主要的精力放在听和理解上面!下面提供几点记课堂笔记的方法,以供参考。

1、老师列出的提纲。你应该很清楚的知道你不可能也没有必要把老师的课堂笔记一字不落的记下,所以你只需要记下老师列出的提纲就可以了。

2、老师强调的重点内容。

3、课本上没有,但却是老师补充的重要内容。

4、结合老师讲课的内容你个人需要加强的知识。

5、记疑点。对老师在课堂上讲的内容有疑问应及时记下,这类疑点,有可能是自己理解错误造成的,也有可能是老师讲课疏忽造成的,并记得课后及时和老师沟通。

十、课程考核

本门课程的考核方式为考试。最终成绩由过程性考核和期末考核两部分成绩组成,其中过程性考核占50%,期末考核占50%。

课程总评成绩=过程性考核×50%+期末考核×50%。

(一)过程性考核

过程性考核方式及权重

平时考核类型

考勤

平时作业

课堂笔记

课堂表现

权重(%)

10

40

30

20

1.考勤

根据学院要求,每6学时至少考勤一次。每堂课按时出勤,不迟到、不早退、不请假,出勤成绩满分记100分;凡有以下情况者,按标准扣分:请假(病假、事假)扣5分/次;迟到、早退扣5分/次;旷课扣10分/次。

2.平时作业

该课程至少提交3次平时作业。评定标准。95分:认真完成作业,按时提交;格式规范,独立思考,有自己的观点且观点正确,条理清楚,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字迹工整。85分:认真完成作业,按时提交;格式规范,条理清楚,观点正确,论证充分,逻辑清晰,字迹工整,但无自己的观点;75分:按时交作业,格式规范,条理不清,论证不充分;65分:未按时交作业,格式规范或逻辑混乱、字迹潦草;0分:作业内容错误或严重脱离主题,抄袭作业或作业内容缺失。作业总成绩为各次作业成绩的算术平均值。

3.课堂笔记

该课程需提交2次课堂笔记。评定标准为:95分:笔记完整,课内外知识记录详细,重难点清晰,有自己独特的想法与记录痕迹;85分:完全抄书,抄板书,重难点未突出,无其他记录;75分:笔记完整,无重难点,书写字迹清晰;65分:只记章节框架无详细内容,书写字迹不清晰;0分:无课堂笔记或少于两章(不含)。笔记总成绩为各次笔记成绩的算术平均值。

4.课堂表现

根据该课程全过程的学生表现,教师给予成绩认定。评定标准:上课认真听讲、积极思考问题并踊跃参与课堂讨论,课堂表现记100分。上课戴耳机、玩手机、睡觉、吃零食、说话等做与本课程无关的事情,以上情形扣10分/次。

5.附加分

(1)在课程学习课程中,学习撰写课程相关论文并在公开刊物发表,加5分/篇。

(2)报名参加与思政相关的活动或学术竞赛,加1分/次。

(二)终结性考核

试题类型及权重

题目类型

客观题

(单选题、多选题、填空题)

主观题

(名词解释题、简答题、论述题、材料分析题)

权重(50%)

40

60

十一、结束语

青年时期注重思想修养,陶冶情操,努力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对自己一生的奋斗和成就将会产生长远而巨大的作用。如何做到知行统一呢?就是要求从自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做起,边学习思想道德理论边实践,在实践中加深对思想道德理论的认识和理解,用所学的思想道德理论更好地指导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做到自己的行为和社会实践活动同所学理论知识相一致,真正实现知行统一。希望同学们在学习《思想道德与法治》过程中,勤于思考,经常讨论,在学习过程中,对社会上各种各样的问题要多动脑筋思考,多想想为什么;通过相互间经常讨论,可以取长补短,弄清是非,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同时我们在学习的过程中要注意收集社会上的先进事迹,模范英雄人物事例,作为自己学习的榜样,并运用所学思想道德理论,分析社会上发生的现实案例。要注意关心时事政治,关心国家大事。总之,除了掌握基本的理论知识,我们还要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